2013 尼泊爾(19)~人文風景&花絮
尼泊爾緊鄰印度,宗教信仰、風土民情皆與印度類似,然而人的特質上仍有極大的差異。感覺印度的人較熱情,尼泊爾人較害羞,這樣的比較似乎過於武斷,或許應該縮小解讀為~相較於我所到過的印度金三角以及拉賈斯坦。尼泊爾境內的一百多個民族,各自盤據自己的山頭,因高山及陡峭的河谷,讓他們幾乎是遺世獨立的發展出各自的語言及文化,也因之造就了尼泊爾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多彩。對外交通不便,讓尼泊爾的現代化相對緩慢,如果說時間是一條橫軸,用現代科技來定義人們的所在的年代,那相較於科技一日千里處於21世紀的開發國家,尼泊爾以自己的緩慢步調,可能正慢慢跨越20世紀,無怪乎曾有旅人說:加德滿都是一座活的博物館。
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,這句話在尼泊爾一樣適用,而且還有另一層意義:尼泊爾人是全世界最美的人...這說法一樣過於武斷,且讓我修正為:尼泊爾人五官深邃且比例恰當(印度人的眼睛就太大了些)、膚色健康、身材修長,是我見過的人中,長得最好看一群,雖然我到過的國家不多。
ã 都不知這吃素比例偏高、蛋白質攝取普遍不足的國家,
怎有這麼多高挑精碩的人,男人女人都一樣
ã 真的很好看對吧!
旅行中,最深刻動人的片段,都脫離不了與人的互動,也就是這些純屬個人經歷的片段,讓旅遊跳脫書上的制式風景介紹,為旅途留下獨一且無可取代的回憶。
ã 可愛的ㄚ嬤,反手的YA意思不太一樣啦 ~~Iam watching you
ã 西藏餐廳外的保全人員,看我擺出敬禮的樣子,大哥配合一起演出
ã 巧遇特殊典禮。導遊告知,在尼泊爾,
嬰兒開始吃副食品時,會有一個這樣的儀式
ã 街頭娛樂,看來是當地很流行的"桌遊"
ã 家門前圍坐納涼的人
尼泊爾仍維持著農業生活的樣貌,高比例的人口務農為生,除了自己自足外,也在市集上販售自家的農產品,如果不是因為發行貨幣,這樣的生活模式與以物易物差異並不大。前面提到過尼泊爾尚未工業化,沒有機器沒有廠房設備,當面臨效率與成本的壓力時,許多用品仍得仰賴進口,大宗進口的國家,擺脫不了世界工廠中國。
ã 此行第一個入袋的紀念品繡花背包,
買到真心喜愛的物品,人生一大樂事
跟其他國家一樣,在尼泊爾醫生律師的收入高居金字塔頂層,老師導遊及一班白領屬於中等收入,觀光地區商店的老闆們個個看起來精明能幹,收入也令人稱羨。另一方面尼泊爾有高達25%的人處於貧窮線之下,每日生活費用少於一美元,大多分布佔90%的農村人口中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其他不務農、也非專業人士的人以什麼為業呢?觀光衍生的紀念品販售無疑是一個相對容易的機會。要不還有....
ã 路邊有人席地而坐,前方放著磅秤,幫人量體重收費?
似乎有不少人以此為業,短短的一段路,我就看到三個
我在加德滿都古都入口處買了一個可折疊變換形狀的手工藝品,走入廣場後一個高個子當地年輕小哥過來推銷同樣的藝品,告訴他我買過了後,他並不是立即轉身離去,而是追問我在哪裡買,用多少錢買,儼然對銷售認真的做起分析來。小哥接著說服我多買幾個回去送朋友,篤定的口氣令人難以拒絕,更教人驚訝的是,他一口標準的京片子,小聊兩句後得知他沒到過中國,一口說的比我還字正腔圓的中文純粹是跟觀光客學的。太教人佩服了,當下加碼又買了一個,小兄弟知道我是台灣人後,把握機會掏出幾張新台幣百元大鈔要換美金,因為台幣在當地無法匯兌。看著這年輕人積極的態度以及自學語言的天份,大為欣賞,卻也多了些感概,在外面的世界,他會有更好的機會吧!
九天的尼泊爾旅遊叨叨絮絮的寫了19篇,回顧照片,還有更多沒寫出的精采片段。每次到這樣的國度旅行,都會讓我陷入一種矛盾的省思:究竟生命的本質為何?生命的意義為何?我享受現代化生活的舒適,我也愛純樸生活的緩慢步調,以及親近大自然、只取所需的簡單。科技的日新月異,帶給人們便利生活的同時,也複雜化人們對生活的胃口,衍生出無窮的慾望。無國界的地球村型態,無可避免的讓強者對弱者灌輸其價值觀,於是人們追逐潮流時尚名牌、追逐最新的3C商品,爭相站在浪頭上,或甘於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,「想要」於是凌駕「需要」成為生活的動能。有時不禁想,這樣的進步,究竟要帶我們走向何方?又或是,這一切疑問只說明了我是一個對科技適應不良的人。
尼泊爾,值得一遊的地方,唯一的叮嚀是,
趁年輕的時候去,能夠更不設限的認識這國家。
***
最後要記錄的是,跟團旅遊,團員是另一種不需外求的人文風景。我們這一團從8歲到80歲,有四對令人稱羨的夫妻、四位單獨跟團的人、兩對母女檔、三對好友。大家的調性都類似,有一大半的人去過印度,有一大半的人打算去西藏。回台後立刻成立2015西藏預備團,希望能再續前緣,一同遊西藏。
ã 圖中的阿嬤70歲,獨自一個人跟團,行動敏捷健步如飛,欣賞她健康的生活觀,
更對她積極走訪各國、對時間流逝的急迫感印象深刻。
某日上遊覽車,阿嬤跟我說要幫我介紹對象:
「對方是醫生,人品很好,不過結婚後要住在美國喔」,
「阿嬤,我~~我兒子都高二了耶」
另一個一定要提的是...
ã 從吳哥窟自助
ã 一直默契十足、互為福星的同伴
***
對了,12/22在加德滿都國內機場寄回家的明信片, 歷經五個半月,仍未寄達,
還好當時拍照留念,不然記憶連同明信片都要石沉大海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