搭公車遊澳門(3) ~輕薄短小 顛覆世遺印象
繞行一大圈,走了不少冤枉路之後,終於找到路邊不起眼的公車站牌,候車的人不少,顯示為車班並不密集,確認票價資訊後,又等了近15分鐘才上了MT4公車,時間是下午三點鐘。參考台北日落時間,離天黑不到三個小時,原本計畫今天走完歷史城區的西區及南區大大小小近20個地標,需要機動的下修。MT4走西灣大橋直接通往澳門半島的南區,過橋後不久就抵達媽閣廟公車站。
ã那一頭高樓大廈林立,是大陸廣東省。太陽不小,海風更大,
該穿外套還是脫外套...北風與太陽拿我當角力的沙包
拐個彎,來到媽閣廟前地。這下子總算明白何謂前地,前地指的是建築前(間)的空地,因為範圍實在不大,很難讓我將其稱之為廣場。
【媽閣廟】
古蹟巡禮的第一站是媽閣廟,媽閣廟也與澳門的葡文名稱MACAU密切相關。據傳16世紀中葉,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,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,居民誤以為他們問的是廟宇,便回答「媽閣」,葡萄牙將其音譯為MACAU,於是便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。
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廟宇,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保存最久的古蹟。媽閣廟的門面樸實無華,而且建築沿著地勢(山勢)往上分隔成不同的神殿,想像初始的樣貌應該是服膺人們心靈需求、望向海邊守護漁民的廟宇,沒有恢宏的建築計畫,而後因香火建盛,因地制宜的往山壁上擴建。我其實很喜歡這樣與大自然融合的方式,而且在巨石叢中的殿堂,似乎有增添了幾分靈氣。
ã媽閣廟門面樸實無華
ã巨石的天然之美,夾雜人們自以為美的各式題字
ã媽閣廟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之處,
就是沒有一塊石頭的平整面得以保留原來面貌
ã大大小小的題字,走在其中彷彿走進文字叢林
ã這類題字刻劃,看似風雅,
卻總讓我聯想到動物撒尿昭示地盤的行徑,心態頗堪玩味
ã正在進行的石刻描紅
ã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層疊往上的神殿
ã媽閣廟前地,後來發現所有的前地,
幾乎都用磁磚鋪出流線型的條紋,也算是風格獨具
【鄭家大屋】
鄭家大屋約建於1881年,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,屬嶺南風格民宅,大屋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,並以大內院相連。鄭家大屋的土地總面積為399平方米,嚴格說來年份並不算久遠,單以建築來看也並不特別(板橋林家花園都還更久些,且規模更大),此處因其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如果以個別建築的角度來看(包括稍後參觀的教堂),真會顛覆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期望。
ã城區內的街道狹窄,一旁的商店類似台灣早期的柑仔店
ã鄭家大屋入口處的工作人員百無聊賴的打盹
ã一眼望穿的前庭
ã鄭家大屋是一字型的長條建築,建築材料以青磚為主,牆基則由花崗石築砌
ã每一個區間內各有天井小院~
中式建築特色表現於中式大屋建築格局與屋頂等
ã西方特色則表現於古典建築裝飾風格,由門楣窗框的式樣可見一般
ã屋簷頂端雕刻各異的「瓦當」
另一個標註為古蹟地標的亞婆井前地,與老爺經過時還一度以為找錯地方,就是不太能相信栽種幾棵樹的一小方空間,沒有任何吸睛的建築或標的,會是觀光介紹上的重點之一。不過從歷史軌跡上來看,這裡是曾是澳門的主要水源,也是葡人最早聚居的地點,澳門葡人的民謠甚至提到:「喝了亞婆井水,忘不掉澳門」,是不是很浪漫? 結論就是~~文字真是洗腦的最佳工具。
【主教山聖母小堂】
歷史城區中有許多標的建築都在左近,地圖上顯示西望洋山及聖母小教堂就在不遠處(澳門當地人稱西望洋山為主教山),這距離真是一片蛋糕,我與老爺好整以暇的踱步前往,不料越走越吃力.....
ã堂前屹立的聖母像望向海洋,應該也有庇佑漁人船隻的意義
ã俯瞰珠江,美景盡收眼底
【聖老楞佐教堂】
聖老楞佐教堂,創建於16世紀中,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。堂內正中主祭台是保聖人聖老楞佐聖像,名稱因此而來。聖老楞佐是羅馬教會七位執事之一,生平事蹟很具傳奇性,有興趣的人可以google一下。因其位於風順堂街,所以華人通稱其風順堂。
ã聳立於高台之上的聖堂建築具葡萄牙色彩,正立面左右兩翼各有大鐘樓
【聖若瑟修院及聖堂】
修院專門培養赴中國及東南亞傳道的神職人員,老一輩的澳門人稱其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,其在天主教培訓人才上的重要地位可見一班。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像,此為教堂名稱由來。
ã修院及聖堂屬巴洛克風格,正面有三個入口,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
ã教堂內的羅馬式穹窿封頂,內部裝飾講究
【崗頂前地】
崗頂前地是澳門崗頂(古稱磨盤山)的一個廣場,座落於澳門半島南部風順堂區。面積不大,但擁有豐富的人文與宗教景觀。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、崗頂劇院、何東圖書館都位於此區。
原本對網路上「波浪形黑白相間的碎石路」充滿想像,看到這一方小小街區,不禁與老爺兩人相視而笑~是蠻有特色的啦,只是真沒料到腹地這麼小。而且這些波浪形碎石圖案是近年才鋪上的,跟歷史城區沒什麼關聯。
崗頂劇院昔日是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的聚會之地,是澳門唯一的歐式劇院建築物,屬新古典主義風格、以綠色為主色並以墨綠色門窗襯托。
ã園林式的建築特色讓圖書館又像餐廳又像旅店,
氣氛溫馨親民,不像一般圖書館那般嚴肅
繼續前行往議事亭前地,到的時候天色已晚,而且因為跟飯店約好晚上九點鐘在房間收神秘禮物,在附近用過晚餐後,今天的行程就暫告一個段落。
ã議事亭前地這一帶是觀光要站,人潮明顯比下午走訪的地點多出很多
ã回程意外的找到自動人行步道。位於望德聖母灣街的行人步道
是連接龍環葡韻與路氹城之間的步行系統,全長350公尺
ã上步道後不久,住宿的威尼斯人酒店出現在眼前,超棒的捷徑
澳門看教堂,跟在歐洲看教堂完全是不同的概念。前面已經提過這些教堂及建築因為是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,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如果不了解殖民歷史及人文更替,單就建築本身來看勢必會有些失望。
下午小半天的走訪印象,大大顛覆我對澳門金碧輝煌的博弈聖地印象,奢華,是提供給觀光客的視覺饗宴,骨子裡,澳門仍隨處可看到華人克勤克儉的天性。這樣的感受,在往後幾天更加深刻。
ã城區裡的麵包店,是不是很像台灣偏鄉的小店?
ã儘管經過葡萄牙長年統治,澳門的現代化的街景樣貌
依舊與華人世界有著極大的相似性~層疊加蓋,完全沒有整體觀
ã今天下午的行腳,比計畫中的進度落後約一半
值得一提的是,以議事亭前地為中心點,鄰近有許多旅遊達人介紹的美食餐廳,經過下午那一小盒貴鬆鬆口感又不怎麼樣的榴槤冰淇淋洗禮後,對於網路上達人們介紹的必吃名店,已全然失去信心。與老爺就近在一家當地人進出的小餐館吃飯,或許是只想填飽肚子對美味沒過度預期,反而吃出好滋味。這隨機帶來的飲食之樂,留待最後總結分享。
日期標籤:2016/11/27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