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祖南北竿之旅(6) ~ 人文印象
馬祖好玩嗎? 回台朋友問我,老爺問我,我也問我自己。在經歷的身體不適無法玩的盡興之後,我對馬祖旅遊有另類的感受~馬祖旅遊,對我而言絕不是觀賞風景之美的層次,而是一種生活體驗,考驗自己在嚴苛環境下的韌性。我一直都認為科技的日新月異,加速摧毀了傳統的人文及建築之美,在芹壁時,也慨歎古意不再,修整過的建築,失去原來就地取材的刻苦韻味,卻多了度假勝地的西洋風味。然而在惋惜的同時,我不禁想,如果我是當地住民,我該為自己的生活舒適度奮鬥,或是滿足觀光客對美的追尋? 除非當事人願意,否則我們有什麼立場要求對方停滯在某個時間點,活在歷史裡?
ã新與舊,該如何取捨?
以下概略紀錄風景之外的馬祖印象~
*** 天然環境***
馬祖的地質條件為花崗岩錐狀島嶼,平地少山巒多,地勢起伏大且陡峭。受風化及波浪侵蝕作用,多崩崖、險礁、海蝕洞、海蝕門等地形,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,成為戰略時期重要的搶灘攻防。
亞熱帶海洋性氣候,馬祖四季分明,冬冷潮濕,春夏多霧,秋天氣候較為穩定,也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(如果不堅持看藍眼淚的話)。馬祖的緯度略高於台灣北部,客觀的氣候資料顯示「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.6度,早晚溫差亦大,每年氣溫12月至2月間最低,3月份以後慢慢上升;7、8月氣溫最高,月平均溫度在29度左右,此後逐漸下降,2月份月均溫最低,僅10度左右。」 7、8月期間29度,比起台北今夏動著37、38度舒服太多了,然而這次到馬祖,深刻體會測得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差異。馬祖的熱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遮蔭。馬祖的花崗岩堅硬不易風化,因此島上的土壤層較薄且貧脊,不利耕種,而且早期住民因砍柴取火讓林相更為荒蕪。戰地政務期間軍民大量植樹造林,現在馬祖以脫離童山濯濯的景況,只是受限於自然條件,樹蔭仍不多見。
ã南竿的民眾活動廣場,有沒有覺得少了些什麼? .....樹!!
***漁業轉觀光***
馬祖因有福建閩江出海帶來的豐富有機質,又有洋流經過,漁產豐富,一直是台灣的重要漁場。早些年的漁民靠著捕撈黃魚,一夜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,但因為過度捕撈,又有大陸漁船頻繁炸魚,漁源漸漸枯竭,現在補漁已不足以維生,目前轉以觀光業為主。另一方面,因為地理位置及兩岸經濟消長的因素,馬祖漁民若捕到經濟價值高的黃魚,都是直接賣到大陸賺人民幣,叫人不勝唏噓。
***特殊行業***
除了經常成為題材的831 軍中樂園外,戰地政務時期還造就了許多行業與生機,像是幫阿兵哥補衣褲的行業,以及燒熱水讓阿兵哥洗澡的生意,在當時阿兵哥薪俸一個月1500的行情下,一桶熱水10元,也算是高利潤的行業。不過也沒有想像的輕鬆,當時沒有自來水,水源多取自地下水,需到水井打水。
ã生活中隨處可見斗大的標語,不知這樣的作法會成功洗腦,或是讓人麻木無感
***小七傳奇***
據南竿當地導遊說,7-11初登陸馬祖時,並不看好這彈丸之地的市場,不料第一天營業就開出紅盤,當地人把小七當成家樂福,創造了200萬的業績,登上7-11單日最高營業額的寶座。你很好奇大家這麼有錢?是的,也是南竿當地導遊說,有些人在大陸房價飆漲前就在對岸買屋置產,幾年下來房價翻了好幾翻,這些人身價都是以億計算,光靠收房租就吃喝不盡了。
ã北竿的小七的營業時間為早上8:00~夜間12:00
***特色小吃***
提到人文,人們以之為天的食物具有關鍵角色。以下就來看看馬祖的特色吃食~
ã南竿民宿餐廳牆上,畫著馬祖的海產及特色小吃
ã地瓜餃
ã最負盛名的淡菜,幾乎天天都出現在餐桌上
ã繼光餅
ã紅糟炒飯
ã老酒麵線,我的最愛~
ã魚麵,喜愛海鮮的老爺覺得好吃,我覺得有點腥
ã以往兩指寬的帶魚上不了桌,多半當肥料,現在漁獲不多,兩指寬的帶魚也能當珍饈
在結束馬祖旅遊的紀錄前,要特別感謝南竿的導遊曹先生,他對故鄉的真摯感情,灌注在每個景點的介紹上,更讓我更覺得馬祖旅遊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風景,而是斯土斯民的用血汗毅力在堅硬的花崗岩上鑿刻出的生命圖像。
ã導遊曹先生帶我們看私房景點,大門深鎖,我們沒有翻牆,是從一旁的小們進入
ã曹先生參與改建會議,堅持留下這幾棵他與其他院童親手栽種的樹木
馬祖店家門前常會看到石蓮花,耐旱耐脊,只要一點點土壤就可生長,我覺得馬祖的住民亦然,在嚴苛的大自然環境下,展現旺盛的生命力,這光與美,更勝藍眼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