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西藏行
(6) ~ 藏人生活 如廁大驚奇

 

西藏(6)  

 

 

離開澤當前往後藏日喀則,車程約6~7個小時,路途遙遠,要早早起床快快用餐準時出發,才趕得及之後的參觀行程。

 

西藏大抵可以分為前藏、後藏以及阿里三個區塊。拉薩、山南(澤當)地區稱稱前藏,日喀則地區則稱為後藏,整個藏北高原稱為阿里。前藏以拉薩為中心,交通較發達,且開發成現代都市樣貌,是與外界接軌的門戶所在,也是藏區平均海拔較低的地方;後藏是以日喀則為中心,也是往珠峰的必經之路,一般認為後藏較純樸、保留較多的藏族的文化;阿里則是指較北的地方的無人之境,保有純天然的生態與景觀。後藏是藏文化的發源地。日喀則一度非常繁盛,但隨著時代發展,拉薩不論在人口、文化、交通建設等各方面都遠遠超過日喀則,成為西藏的中心。日喀則雖然是西藏僅次於拉薩的第2大城市,但人口僅有拉薩的五分之一。

 

到西藏旅遊,最大的學習之一是急不得,含氧量低,動作急不得、說話急不得,連情緒都急不得,不然很容易增加身體耗氧量誘發高山症;城市與景點之間動輒幾百公里,長路漫漫,加上當地政府強力執行的限速要求,車速也急不得,一路就在慢條斯理中進行。不得不慢,正好讓自己放慢腳步專注於當下的一切。

 

六、七個小時的車程,除了途中安排參觀藏族人家的家居生活外,我們沿途機動的多停了兩個點~ 

 

【紫色奇蹟】 

抵達西藏的第一天,就被路邊不知名的紫花吸引,在荒漠貧脊連最有韌性的野草都不易生長的地方,看到一叢一叢的紫花悠然綻放,怎不叫人心喜。今天路程遠,有團員提議找個紫花盛開又好停車的路邊,讓大家可以近距離得親近這紫色奇蹟。 

 

西藏(6)_1_路旁花叢
ã
路旁紫花一叢叢

 

西藏(6)_2_一望無際
ã
一望無際

 

西藏(6)_3_路旁花叢
ã
沙地中的紫色精靈

 

西藏(6)_4_細花
ã
近距離看紫花,小巧細緻

 

西藏(6)_5_射手姊妹花
ã
紫花叢中的射手姊妹花

 

西藏(6)_6_寸草不生
ã
途中寸草不生的山頭

 

 

 

 【詭譎天色】  

午餐後繼續上路,道路兩旁依舊是開闊的天地風情。 

 

西藏(6)_7_路上的氂牛
ã馬路上的悠哉氂牛

 

西藏(6)_8_路上的標語
ã
看到遠方山頭的標語....

 

西藏(6)_9_路上的標語放大
ã
「治國必治邊,治邊先穩藏」政教緊箍咒
 

 

車道兩旁的天色一亮一暗,逼近的一大片烏雲,預告著可能來勢洶洶的雨勢。因著這昏暗與光亮的對比,我們再次機動的停車拍照。

 

西藏(6)_10_天亮
ã
左邊窗外的清亮

 

西藏(6)_11_天暗
ã
右邊窗外的昏暗

 

西藏(6)_12_烏雲
ã
一邊是壓頂而來的一大片烏雲

 

西藏(6)_13_天寬地闊
ã
一邊是托著白色棉絮的蔚藍天空

 

西藏(6)_14_紫色石頭
ã
紫色,出現在花上、出現在石頭上,也出現在我們的嘴唇上,
莫非~紫色,是西藏的通關密碼?

 

 

【藏族人家】

 

抵達日喀則前,旅行社安排了藏人家訪,讓我們到當地人的家中歇腳,同時參觀藏人的居所以及體驗他們的生活型態。這幾天沿途看到很多當地藏人的屋宇,從外頭看就是簡陋的土磚房,今天進到屋內,才發現屋裡別有洞天。

 

西藏地處雪域高原,氣候寒泠、乾燥、風沙大,住宅的興建在選址及方位上都有保暖避風的功能性考量,一般會在選在離耕地不遠、靠近水源的背風溫暖向陽處。建築材料多就地取材,利用雪域高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土、木、石料。儘管蓋房子時沒有現代的技術,但是西藏的建築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傳承,已發展出一套善用自然環境的建築技巧與智慧,堅固且美觀。

 

今天參觀的藏族人家住的是兩層樓的建築,兩層式的平頂屋是最常見的民用住宅,一般用碎石片、石條砌成,外有泥土牆,底層一般只有一到門不設窗戶,用來圈養牛羊家禽。 

 

西藏(6)_15_曬牛糞
ã
藏族人家庭院裡正在曬牛糞,純天然的燃料

 

西藏(6)_16_住家
ã
內院裡圈養著牛隻

 

西藏(6)_17_兩層樓
ã
兩層樓建築的二樓是住家,一樓只有一扇門出入,是給牛隻住的

 

西藏(6)_18_窗戶雕花
ã
導遊提到傳統房屋的建造也漸漸的被外來的文化工藝給同化

 

西藏(6)_19_窗戶雕花
ã
左邊繁複的雕花窗才是正統的藏人建築使用的樣式,右邊的窗戶明顯經過簡化

 

西藏(6)_20_織布機
ã
上了二樓,一架織布機吸引大家的目光。
工業革命後,這些純手工的機具在世界上大幅消失了

 

西藏(6)_21_青稞酒
ã
藏人阿姨熱情的端出自釀的青稞酒招待大家
 

 

我跟同伴是團裡少數將青稞酒一飲而盡的人。青稞酒的味道有點類似台灣的山地小米酒,都是穀類發酵的釀製酒。關於青稞這神奇的植物,留待介紹西藏食物時一併介紹。 

 

西藏(6)_22_一飲而盡
ã藏族婦女與小娃

 

西藏(6)_23_同樂
ã
喜歡他們極有特色的衣著髮式,尤其是輪廓

 

西藏(6)_24_家居生活
ã
屋子外觀看似簡陋,裡頭的空間規劃讓人驚艷

 

西藏(6)_25_寧靜
ã
起居室,可坐可臥,煮飯燒水的設備器具一應具全

 

西藏(6)_26_室內雕花櫃子
ã
水缸旁的雕花櫃,精雕細琢細膩講究

 

西藏(6)_27_多功能房間
ã
多功能客房與視聽室,比起剛剛有各類廚具的起居室,更見整潔

 

西藏(6)_28_雕花櫃
ã
房裡的雕花櫃,慢活,是成就生活藝術的重要推手

  

整體而言,藏人房屋的隔間及設計都很有因應自然環境的巧思,不論是採光、吸熱、擋風、防曬,都有老祖宗傳承的智慧。屋內設計稱不上豪華,但是異常的舒適,在那樣的大熱天裡,屋子裡依舊沁涼,比人工空調效果更好。 

 

西藏(6)_29_工作閒暇
ã
忙為農務,男人們在院子裡聊天休息

  

 

*** 以下含不雅畫面及描述,慎入!!! ***

 

參觀完每個房間了,唯獨沒看到盥洗室。大夥兒離開前照例要先上洗手間,我心想正好藉機參觀一下,一兼二顧。依導遊指的方向走去...

 

西藏(6)_30_茅廁
ã
咦? 環顧四週,廁所在哪裡!!!???

 

西藏(6)_31_在這裡
ã
原來....

 

西藏(6)_32_聯絡情誼
ã
看到地上的四個坑了嗎? 這就是廁所所在

 

開放的空間,通風夠日曬足,完全沒有臭味,而且一家四口可以同時上廁所,無聊的話還可以打個撲克牌或玩骰子,太有效益了! 團裡一個年輕女子Amber性情開朗讓我很欣賞,在得知有四個茅坑之後,大方邀我一起入廁以節省時間,當我還在扭扭捏捏的問:「你prefer 面對面還是背對背」時,她早已就「戰鬥位置」。經此一役,我們之間的熟悉度快速升溫,堪稱是「尿結金蘭」的典範。

 

在西藏上廁所,絕對可以專篇介紹。今天因為接連著兩樁如廁新鮮事,乾脆併入藏人生活篇。之前就曾聽聞去過西藏的友人們提醒,如廁是到西藏旅遊最需要克服的一件事,茅房沒有隔間或沒有門都還不算什麼,有時候還得「野放」,髒亂不堪臭味四溢,老遠就可以聞味辨位,知道廁所所在。也許是聽多了有打預防針的效果,也或許是曾經歷尼泊爾更恐怖的廁所,讓我對西藏公廁的接受度還算高。公廁大約有幾種類型: 

 

一條鞭型 

一條溝渠式的簡易型應該很容易理解,這類型的公廁早些時候台灣的小學也有過,溝不很深,一般都有牆隔間,而且地板舖有磁磚,應該算是新式的公廁類型,比較大的問題是並不常沖水清洗,所以溝渠裡會有成堆的poo。

 

西藏(6)_33_一條鞭

ã這種廁所,上下游選位很重要!

 

 

高"站"遠矚型 

這應該是最普遍的公廁形式,類似上方藏人家庭的廁所,坑與坑之間有矮隔間,可以看到左右的人。這類廁坑通常很深,有時達一層樓高,坑底就是大地,省去沖洗的麻煩,只等待大自然分解這些有機肥當作土壤的肥料。相較於一條鞭型的公廁,我對茅坑的接受度還高些,因為就算看得到一堆poo,距離也很遠~很遠,完全沒有飛濺的威脅。

 

西藏(6)_34_高站遠矚
ã
蹲這類的毛坑也有講究的,一定要臉朝外才不會走光,
如果害羞臉朝內的話,露出大白幡桃可是驚嚇指數破表呢!

 

一家親型 

除了公廁外,餐廳的廁所也是各有驚奇,有些餐廳區分了男廁女廁,一邊一扇門,進入後才發現一扇門後是三、四個並列的蹲式馬桶,彼此之間完全沒有隔開,想像一間超級大的親子廁所,大概就是那樣,哈,比公廁更沒有隱私。

  

難為情型 

今天中午用餐的小飯館附設的廁所,男廁女廁只一牆之隔,沒有門的半開放式空間,中間隔著一道不夠高的牆,個子高一點的男生長針眼的風險明顯加大,因為一不小心轉個頭就會看到不雅畫面! 

 

西藏(6)_35_ 餐廳廁所
ã
一旁有人,尷尬無比....
 

 

在西藏如廁,幾次下來倒也見怪不怪入境隨俗,一直以來深以為私密的事情,在這裡攤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,就像喝水說話一樣自然。只能說~人的價值觀可塑性高,型塑思想,真有無限可能~~~

 

 

[後記]  

感恩旅伴Grok與團友Amber授權肖像曝光~~

 

 

日期標籤: 2017/5/17 Day 4-part 1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拉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